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产业资讯

“微型菇房”成这个地方农民脱贫致富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0-01-17

    近日,走进位于河北省滦平县的兴春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的“微型菇房”,里面的温暖仿佛让人一下回到了春天。

    这里的“微型菇房”是利用北京市帮扶资金建设的,菇房里面整齐码放着几万枝菌棒,邢家沟门村村民郑瑞正瞪大眼睛观察菌棒的生长情况。随着春节临近,蘑菇的销售旺季也即将到来。再过两周,菌棒上将长满蘑菇。作为当地的贫困户,郑瑞去年就参与到了这个扶贫项目,现在已是技术带头人。郑瑞之前种过大棚蔬菜,干过建筑工,都没赚到钱,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进来,尝到了甜头。除去固定的分红外,作为技术员,郑瑞还能获得打工收入。
    如今,郑瑞俨然已经成为种蘑菇的好手。“平菇不是越大越好,也分品级。”他说:“现在要及时发现坏掉的菌棒,不然有害菌丝撒到空气里会污染几百个菌棒。”滦平县还组织了贫困户去山东寿光考察,学习当地的种植经验。
    “微型菇房”外一公里处是滦平县邢家沟门易地搬迁安置区,这里集中了付营子镇周边7、8个村的贫困户,郑瑞的家也在这里。“在家门口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太好了。”他说。
    与郑瑞相同,贫困户李树军也参与了北京帮扶的“微型菇房”,每年有固定的分红。雪后天晴,安置房内暖洋洋的。李树军非常感慨,“冬天再也不用受冻了。”他的家过去在大山最深处,家里买点东西,汽车都上不去,得用小推车推。家门口就是一座大山,冬天的阳光对他的家非常宝贵。李树军对记者说:“就算赶上晴天,原来在家的时候早上10点才能见到太阳,下午1点太阳就没了。一到大雪封山,孩子有时半个多月都上不了学。”
    搬到集中安置区,贫困户住进了楼房,阳光透过落地窗直接照进房子,家里还装上了地暖。李树军火热的手握着记者感慨道,“从来没有有过这么暖和的冬天。”他的孩子就在安置区内的幼儿园上课,每天上下学只用5分钟。李树军的妻子则承担了安置区的保洁公益岗,每月也有几百元的收入。
    北京挂职干部王江波告诉记者,滦平县利用1423万元北京市帮扶资金,依托当地农业企业兴春和公司,为贫困户建设了38间“微型菇房”,每间可以带动3户贫困户。“微型菇房”年产蘑菇可达28吨,一年下来可为每户贫困户带来3万多元的纯收入。
    记者了解到,“微型菇房”占地小、工艺固化、操作简单,园区已经为农户完成了有技术难度的环节,农户只需要做浇水、采收等相对简单的工作,可以说是无难点、无门槛,非常适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微型菇房”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方便,获得了稳定收入,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