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会员风采

“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是我的实验室” ——记贵州大学农学院徐彦军教授

发布时间:
“农村有什么魅力,让爸爸一直待在那里?”面对女儿的问题,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省食用菌专班副班长徐彦军困惑了很久。
在2020年的暑假,女儿跟随父亲走普安、下晴隆,体验了一次别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她的困惑也找到了答案。徐彦军带着贵州大学林下菌“明白卡”学生团队深入普安县、晴隆县,指导当地群众筛选食用菌培养料配方,进行灭菌接种、林下发菌……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场生动的实训课。徐彦军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走得进基地,能发现问题,为产业“破题”。而今年4月以来,徐彦军已带领贵大食用菌团队到过纳雍、威宁、赫章等6个“9 3”贫困县(区),累计培训菇农1590人次。
2019年,贵州大学食用菌团队成立,徐彦军就把实验室从教学楼搬到了田间地头。有句话经常挂在他嘴边:“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是我的实验室。”
徐彦军的时间总是对半开的。一年中一半时间在学校,他是贵大服务农村产业革命专家团食用菌团队负责人,要在校教授食用菌栽培技术了,另一半时间在农村,为食用菌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在普安、在晴隆,每当听到菇农亲切地称呼父亲为“徐蘑菇”“蘑菇教授”,女儿徐昕然总感到特别自豪。
以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为突破口,15年来,徐彦军带领贵州大学食用菌领域科研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印江、毕节、织金、黔西……产品也从最初的平菇发展到香菇、黑木耳、花菇、杏鲍菇、竹荪等品种,逐渐丰富开来。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从业期间,徐彦军一直引导学生从基础研究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能胜任食用菌生产与经营、推广与应用、教学与科研、规划与设计、开发与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如今,贵州大学食用菌团队已有13位正教授、23位博士,成立了菌物资源分类及野生菌保育小分队、良种繁育小分队、大宗食用菌高效栽培小分队等5个“小分队”。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能看见贵州大学食用菌“小分队”的身影。
在三都贵州永兴农业公司,在徐彦军的帮助下,用木材边角料种出了2500亩香菇,带动了当地1608户贫困户增收;在织金,团队与当地农业部门联合攻关,研发出“红托竹荪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技术”,使林下经济亩产值增加3.5万余元……
“贵州山多、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凉爽,具备了打造优良夏菇生产基地的先天优势。”徐彦军认为,持续为食用菌产业输入高素质人才、优良菌种选育及保供、速生菌材林建设、加工企业培育及加工产品研发将成为贵州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19年,贵州食用菌种植规模30.9亿棒(万亩),产量达到113.8万吨,实现产值135.9亿元,带动17.8万贫困人口增收。“蘑菇产业香不香,就要看种植户的腰包鼓不鼓。”徐彦军相信,再经过几年发展,贵州一定会成为全国食用菌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