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分享前沿成果 把脉产业发展 行业专家共话香菇产业变革创新之道
发布时间:2023-10-31
10月27-29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中共嵩县县委、嵩县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嵩县食用菌协会协办的“第五届全国(河南·嵩县)香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在嵩县成功举办。
会期,专家学者齐聚嵩县,共话菇事,共谋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机遇,开启食用菌产业发展新篇章。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原司长苏国霞在会上讲解了《用好国家惠农政策 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她表示,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土特产,食用菌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的重要通知中多有体现。她指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取得成功经验,下一步应加大典型培育和推广力度。
上海市农科院副院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谭琦在会上探讨了全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情况,深入总结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主要问题并分享推进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经验及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她强调,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地方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优质菌种育繁推体系建设、推进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健全食用菌人才服务产业机制、加大食用菌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将是必经之路。
“河南省是食用菌产业大省,连续19年总产量全国第一。2022年河南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食用菌各类品种生产折合60.07亿袋以上,鲜菇产量602.45万吨、产值43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6%、5.51%。”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康源春带着对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深厚的情感,以独特的视角让与会者深入且全面地了解该省香菇产业的发展现状、香菇生产的主要模式、香菇生产技术创新取得的主要成就、香菇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内容,吸引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斌以《东亚地区香菇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为题,从全球香菇生产现状、东亚地区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东亚地区香菇产业发展特点、东亚地区香菇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报告主题鲜明、站位高远、内涵丰富。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宋春艳针对香菇的主要栽培品种及特性,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几种香菇品种,以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和市场需求。她指出,良种是食用菌产业的基石,种植者应深入了解品种特性,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
“我国香菇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目前主要的栽培模式为家庭小作坊、集约化生产和工厂化生产。其中,集约化生产模式凭借节能降耗环保、可实现统一制种和发菌等优势,仍是未来5-10年的主要模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种创新与繁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于海龙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我国香菇栽培模式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围绕我国香菇产业发展概况、我国香菇栽培的主要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参会代表认真聆听,纷纷拍照记录。
病虫害是困扰香菇种植户的一大棘手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肖扬在《香菇病虫害及其防控》的报告中,详尽地分享了香菇病害、虫害及具体防控措施等技术要点,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技术盛宴,将报告会推上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