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把农业强国建设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发布时间:2025-04-11
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公布,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规划》明确勾勒了农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大战略意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再到此次《规划》印发,重农强农目标一以贯之,强农路径愈发清晰。当前,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铆足干劲、真抓实干,奋力把农业强国建设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抓牢“头等大事”。农业强,首要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守住“三农”战略后院,首要就是保障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筑牢农业强国物质基础。2024年全国粮食首次突破1.4万亿斤,实现高位增产。迈上新台阶如何站稳新台阶?要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坚持耕地保护量质并重,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夯实丰产丰收的基础支撑;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水平。另一方面,要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义利并举,增产增收一起抓,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粮食安全说到底是食物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让中国饭碗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强化双轮驱动。一个国家的农业强不强,一看农业生产力强不强,二看农村生产关系优不优。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利器所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一些核心种源、高端装备上,还有一些容易被“卡脖子”的短板和弱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推进重大农业科技突破,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要通过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提升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活权赋能、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须在融合上下功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激活发展活力。
加快绿色转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农业强国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产生态一起抓,农业农村统筹兼顾。生产向绿,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集成推广高效节水、种养循环等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向优,农村厕所、村庄清洁、垃圾治理等工作要持续推进,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打造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惠及农民。农业强国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任务。当前要把重点放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从农民群众最迫切、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村内道路、供水照明、寄递物流等小型基础公益性设施项目和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问题农民关切、急需急盼,应储备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库,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应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在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化升级、农业优质化品牌化提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足文章,加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完善强农富农惠农支持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带动小农户现代化转型与农业竞争力同步提升。
实干之要,贵在落实。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奋发有为、久久为功,扎实迈进农业强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再到此次《规划》印发,重农强农目标一以贯之,强农路径愈发清晰。当前,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铆足干劲、真抓实干,奋力把农业强国建设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抓牢“头等大事”。农业强,首要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守住“三农”战略后院,首要就是保障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筑牢农业强国物质基础。2024年全国粮食首次突破1.4万亿斤,实现高位增产。迈上新台阶如何站稳新台阶?要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坚持耕地保护量质并重,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夯实丰产丰收的基础支撑;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水平。另一方面,要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义利并举,增产增收一起抓,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粮食安全说到底是食物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让中国饭碗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强化双轮驱动。一个国家的农业强不强,一看农业生产力强不强,二看农村生产关系优不优。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利器所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一些核心种源、高端装备上,还有一些容易被“卡脖子”的短板和弱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推进重大农业科技突破,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要通过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提升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活权赋能、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须在融合上下功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激活发展活力。
加快绿色转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农业强国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产生态一起抓,农业农村统筹兼顾。生产向绿,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集成推广高效节水、种养循环等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向优,农村厕所、村庄清洁、垃圾治理等工作要持续推进,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打造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惠及农民。农业强国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任务。当前要把重点放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从农民群众最迫切、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村内道路、供水照明、寄递物流等小型基础公益性设施项目和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问题农民关切、急需急盼,应储备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库,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应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在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化升级、农业优质化品牌化提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足文章,加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完善强农富农惠农支持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带动小农户现代化转型与农业竞争力同步提升。
实干之要,贵在落实。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奋发有为、久久为功,扎实迈进农业强国。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评论员许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