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专家视角

杨春华:排洪防涝 集力救灾 降低损失

发布时间:2016-07-05

洪水泛滥,灾患连连,防洪救灾是当务之急。
  洪涝当前,所有灾区的政府官员、各级组织、部队、群众,在自救的基础上,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泄洪排涝,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将损失降到最低。
  各地灾区环境条件不同,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条件安排自救,抓紧时间、抓住时机,抢险救灾,防止次生灾害出现。洪涝过后,灾区人民要进行卫生防疫,保证身体健康。
  首先要排洪救灾,然后再考虑种养植。
  就食药用菌行业而言,洪涝过后,要在卫生防疫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灭菌,可用石灰水上清液、金霉素、链霉素喷雾,杀灭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杂菌与其它类型菌质,进行菇棚环境消毒。消毒完成后,可选择耐高温高湿、抗杂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如平菇、榆黄蘑、灰树花,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接种、发菌、栽培。同时,秋季香菇制棒等工序也可按时间要求进行。
  其它绿色植物的栽培,如荞麦、绿豆、蔬菜等,要根据当地的季节、气候,选择生育期短的植物进行;畜禽牧业要做好禽畜牧业的自救,受伤的禽畜牧,要保证它们的存活,如有疫情及时上报,处理好现场,防止疫情扩散,同样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各灾区需及时检查输电线路,禁用破损线路,同样是为了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在安全的情况下,望各级政府组织专家,出谋划策,参与灾害自救的行列。

 

 

北京林业大学  杨春华
20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