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山西:交城食用菌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12-14
山西省交城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被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的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高达74%,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孕育着丰富的菌类资源,羊肚菌、木耳等野生菌遍布山野。
近年来,交成城县为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立了食用菌研究中心,将发展珍稀食用菌作为脱贫重要产业,先后开展羊肚菌、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用菌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庞泉沟开展山区冷棚羊肚菌试验种植,2017年4月获得成功,填补
了交城县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空白,2017年11月在平川开展日光温室羊肚菌试验,2018年2月也获得成功,羊肚菌种植试验的成功成为交城县农民增产增收的又一新途径。同时,实现了“羊肚菌——蔬菜”循环种植模式,为农业增产增效找到新的生产模式。
年初,该县大力推广吊袋木耳栽培与种植,分别在庞泉沟、东坡底、会立三个乡镇建成153个吊袋木耳大棚,其中黑木耳63.6万棒,白木耳114万棒,尤其白木耳种植在山西尚属首次引进种植,因其生长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片翼似碟,洁白如雪、被誉为“庞泉雪耳”,是木耳中的“白、富、美”其营养丰富。
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农业科技者的技术研发,为交城县庞泉沟山区菌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食用菌特色产业中,交城县创新产业模式,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贫困户”理念,政府让利企业、企业让利贫困户,夯实“政府扶企业—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连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户收益。
在成立“交城县天之然菌业有限公司”提供“六统一全”服务的基础上,设立1000万元特色农产品扶持资金,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各个主体进行针对性扶持。贫困户采取委托代管、合作经营方式参与利益分红,并通过基地就业方式获取劳务收入。出台《交城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对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明确了16条扶持政策,以鲜明政策导向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强造血能力。以吊装木耳种植为例,对贫困户购买菌棒补助4元/棒,最高补助2000棒,木耳大棚每棚吊袋1.2万棒,可带动6个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棚年产干木耳1200斤,预计产值7.2万元左右,除去大棚建设和劳务,收益达2万元左右,可带动6户贫困户分红收益2000元以上,同时部分贫困户在大棚务工两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直接增收4000元以上,个别贫困户成为主要管理者后,收入可达10000元。全县共建成大棚153个,吊袋177.6万棒,可带动9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交城县旅游产业提供了优特农特产品,实现了农文旅相结合,一二三产业相融合。2018年7月份和9月份,首届“山水交城、康养一夏”暨白木耳采摘旅游文化节和山水交城“庞泉雪耳”主题菜品品鉴会相继成功举办,使庞泉雪耳成为交城旅游的又一张“名片”和“舌尖美味”。
如今的交城县积极将扶贫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联动整合,连续三年以“旅游、畜牧、林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六大产业为主导,出台《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推动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到户到人的产业增收项目,逐步形成了每个乡镇至少2—3个带动脱贫的主导产业,每个村有组织带动产业实施的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贫困户比例达到50%,基本实现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项增收产业的目标。产业薄弱是贫困地区的“软肋”,培育富民产业,是培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内生动力。作为重点推动的特色扶贫产业之一,交城食用菌产业将再次迎来加速发展的“春天”。(来源: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