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农业农村部就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9-04-23农业农村部定于2019年4月23日(周二)上午10时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陈邦勋: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先生、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赵长保先生、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先生为大家介绍情况。首先,请魏百刚先生为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魏百刚:
女士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谷雨刚过,农谚讲“谷雨时节种谷天”,这是二十四节气的一句话,说明农业生产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大家对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问题比较关注。在此,我就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作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开局良好。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769亿元,同比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实际增长6.9%,延续了“双增长”的好势头。一是种养业稳定发展。今年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好于去年,现在多处于孕穗抽穗期,再有1个月左右就陆续开镰收获,夏粮丰收基础较好。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供应保障充足,预计累计投入农机具2200多万台(套),供应玉米水稻大豆种子70亿斤。当前,南方早稻栽插近七成,东北地区已陆续开始整地播种,全国已播农作物3.5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25%。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趋缓,23个省整省解除疫情封锁,生猪生产和调运秩序加快恢复。一季度生猪出栏1.88亿头,同比减少5.1%;猪肉产量1463万吨,同比减少5.2%。奶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一季度牛奶产量625万吨,同比增加2%。水产品总产量1263万吨,同比增加1.2%。
二是农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继续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3000万亩,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以上。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意向调查表明,“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将继续巩固,市场紧缺的优质稻谷、专用小麦、优质饲草等面积有所增加,大豆、油菜等作物面积增加。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牛羊肉产量达到271万吨,同比增长1.5%。渔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实现内陆七大重点流域禁渔期制度全覆盖,捕捞产量同比下降10.25%。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接近4万个。
三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各地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认定20个,带动各地创建1000多个省级和一大批市县级产业园。前两天,农业农村部在广东江门区新会区召开了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会议,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来推进。一季度,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3.6%。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在节假日期间,到农家体验农耕乐趣、品味民俗情调、感知田园风光,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选项。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较快增长,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一季度食品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8%。乡村创新创业深入推进,返乡“双创”人员超过780万人。
四是乡村消费增长较快。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525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快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速2.7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438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超过城镇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增加,1—2月份进出口总额达到3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进口2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减少10.5%,特别是高端水果、牛羊肉等进口量明显增加,丰富了国内市场,有效满足了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面上推开。今年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安排70亿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安排3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并对一批整治成效明显的县给予奖励。各地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迅速行动、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在由点向面有序推开。特别是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期间,组织村村户户搞清洁、干干净净迎春节,引导农民主动清理生活垃圾、村内塘沟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不良习惯,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稳定,价格季节性上涨,带动家庭经营性收入名义增长5.9%。外出务工总量和工资水平实现双增长,3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到17651万人,同比增长1.2%;月均收入达到3996元,同比增长7%,带动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3,同比下降0.02。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意见,普遍建立了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产业扶贫成效不断显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总的来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受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春耕生产、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扶贫、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努力保持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全年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陈邦勋:
感谢魏百刚司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请记者们就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提问,提问时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魏百刚司长刚才提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请介绍一下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哪些?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魏百刚:
当前,我们既要看到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取得的成绩,总体平稳、开局良好的形势,确实也要分析面临的不确定、苗头性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稳定粮食生产难度加大。今年气象局预计,我国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大家也能感受到,去年冬天以来东北降雪量比往年少。粮食价格有所走弱,3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集贸市场均价同比下跌3.5%。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人工费在上涨,比如,3月份以来化肥价格连续5周上涨,累计涨幅3.3%。2月以来柴油连续两个月上涨,累计涨幅3.8%。自然灾害、价格下跌、成本上涨可能会出现“三碰头”,这样保持粮食生产的任务就非常艰巨。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要稳面积、稳政策、稳产量,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粮食生产。最近冬麦区要防范春旱,打好夏粮基础,东北粮食主产区要及早抗旱保春播,搞好农资供应,应种尽种、种足种好,保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5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018年的水平。二、生猪产能持续下滑。受非洲猪瘟影响,现在规模猪场补栏比较慎重,一些小产户加速推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持续减少,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超过10%,按照六个月生猪生产周期推算,预计下半年猪肉供应可能趋紧,价格可能出现明显上涨。特别是,猪肉是CPI当中占比最大的食品消费品种,猪价上涨对CPI走高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要保证生猪产能。近期,农业农村部也要求各地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强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保障我们生猪生产平稳运行。
三、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408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明显放缓,首次低于第二产业4.2%、第三产业7.5%的水平。这个问题要特别重视,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投资短板还是比较突出的,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这些都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迫切需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拉动各方面投资,更多聚焦农业农村,来解决好农业农村的投资问题。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刚才魏司长提到今年一季度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据了解也存在种粮不挣钱以及就业难度大的问题。请问,农业农村部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魏百刚:
请政策与改革司赵长保副司长回答。
赵长保:
感谢你的提问。刚才魏司长在情况介绍中提到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达到6.9%,增速继续保持两个“高于”:高于GDP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