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解读《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0)》
发布时间:2020-07-30
在7月24日举行的2020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上,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中国农业大学共同编写的《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0)》发布。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报告旨在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梳理农业品牌主要做法与成效,为品牌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分析农业品牌建设主要问题,明确农业品牌建设着力点;展望农业品牌发展趋势,创新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发展。
农业品牌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力量、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
唐珂认为,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的具体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强调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质量、有口碑的农业。这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做强农业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现实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品牌引领作用更为凸显。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农业品牌建设加速发展,成效显著。当前,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已形成广泛共识,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发展基础日益夯实,现已形成全国推进、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发展格局。
社会各界热情高涨,广泛参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企业自主创建、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农业品牌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农业产业创新升级积蓄深厚发展动能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对农业品牌高度重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品牌主体积极探索实践。唐珂认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健全工作机制,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将2017年确立为“农业品牌推进年”,2018年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2019年指导启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突出规划引领,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各地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品牌工作,带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甘肃省积极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湖南省推出“一县一特一品牌”,黑龙江省实施品牌强稻战略,青海省实施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计划,云南省打造十大“云系”等等,有力地带动了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夯实建设基础,积蓄品牌发展后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截至2019年底,累计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29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4个、建设农业产业强镇552个、认定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81个,累计认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4.3万个,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行业品牌,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种植业品牌培育有力,推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粮油、茶叶、国棉等品牌;畜牧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乳业品牌发展强劲,畜产品自主品牌建设加快;渔业品牌加强国际化营销,积极组织知名企业参加国际渔展,开拓国际市场;种业品牌创建持续推进,着力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乡村品牌加快发展,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农垦品牌彰显实力,形成了“中国农垦”品牌矩阵。合作社品牌蓬勃发展,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社均拥有1个注册商标、0.4项专利、约2项农产品质量认证。
创新营销推介,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积极利用农交会、茶博会等国内知名展会,举办推介专场、高峰论坛、品牌大会等一系列高端品牌推介活动。同时,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作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力量,创新品牌营销,讲好农业品牌故事,有力提高了农业品牌支农高度和影响力。
以目标为导向创新推动农业品牌建设,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唐珂认为,综合当前我国农业品牌发展现状,考虑到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影响农业品牌发展的新因素,我国农业品牌发展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上一篇: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因地制宜在乡村治理... 下一篇:农业农村投资建设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