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法规
戴诚: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的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3-28
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我国农业生产作业专业化蓬勃发展,逐步演化形成一系列新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由农业生产作业专业化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产业创新,进而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将我国传统农业“全能型”家庭劳动生产模式,转变为以农业作业专业化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实现了家庭经营与现代农业技术的高效融合。这表明我国农业的现代产业特质已显著增强,农业的内生创新能力已达到新的高度,高效的产业创新机制已日臻完善。因此,应抓住机遇,在科技、人才、产业创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创新活力,拓展农业发展新要素,大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要强化科技赋能。科技创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业效率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分化的首要推手和突破口。一要大力推动现代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不断创新科技投入模式,为提高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发展创新业态提供科技支撑。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和业态,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作业专业化服务相融合,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搭建多元通道。二要重视农业内生性技术创新。鼓励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微创新积累。支持拥有作业技术特长的农户提高技术扩散的影响力和落地能力,鼓励其将专业化作业服务向产业化转型。三要鼓励具有科技优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商扩大经营规模,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引导具有农业装备资源优势的经营主体拓展社会化服务业务,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素的新型导入渠道。构建由专业化作业经营主体分工承担农业产业功能的格局,畅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联结通道,优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经济效益的社会共享机制。
要扶持创新主体成长。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完善农业人才和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引导农民聚焦一技之长,成长为专门人才。壮大专业化作业从业人员队伍,为产业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支持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展示和传播技术优势,扩大优势业务。二是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鼓励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成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壮大经营规模,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加收益。引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积极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经营主体将优势技术能力转化为优势服务产品,拓展服务业务。支持农业作业专业化企业的发展,发挥企业作为人才和技术载体的功能。三是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创新业态,积极转型为专业化细分作业的生产性服务经营主体。支持专业化作业经营主体承担更多产业经济功能,成为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生力量。
要推动生产力深度整合。引导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使其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将农业直接生产过程分化重整为由众多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运转过程,促进农业内生性产业创新。构建以农产品生产为核心、专业化作业企业相互协同的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协作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一要重视农业技术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强化生产环节协同作业的技术基础。推广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作业场景的应用,提高农业装备协同效率,赋能产业协同网络。二要引导农户与专业化作业经营主体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构建以技术联接为基础的新型农业价值链关系,引导专业化作业经营主体以高效技术方案为支撑进入农业产业链。三要增强专业化协同作业的经济激励机制。优化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保护农业专业化作业领域的市场竞争,鼓励不同技术方案之间平等竞争,由市场选择出最优方案,实实在在地为各创新主体增加收益。四要鼓励扩大农业高质量中间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大力拓展农业服务市场空间,支持农业专业化作业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规模,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成长。
要多渠道支持产业创新。通过农业生产作业专业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创新,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和工作抓手。一是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分步骤多层次发展农业生产作业细分业务。二是为农业作业专业化向企业化和产业化转型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着重构建有助于农户将专业化作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规则,保障农户拥有通过技术创新从市场上获得收益的顺畅渠道。重视对涉农专利、品牌以及微创新权益的保护。三是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建设供应链对接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推动农业作业市场标准化、法治化建设,降低信息成本和谈判成本,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业行业监管,引导经营主体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消除市场分割,鼓励专业化作业的跨区域协作。四是强化农业金融创新力度。支持“小微贷”和农业担保模式创新,扶持经营主体致力于拓展农业作业专业化市场。探索将农业保险与农业作业专业化服务相融合的新模式。五是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强化产业协作和政策协调,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和拓展。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多渠道、多业态扶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壮大。
(作者: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戴诚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