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专家视角

解安: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6

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研究

——以“农民权益”为核心

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制改革。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经济工作时进一步明确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在“乡村振兴战略”部分,还明确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第二轮承包年限是1998年到2028年,到期后怎么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土地承包关系要长久不变,但长久不变的具体政策一直没出来。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一定调,保持了现有制度的稳定和延续性,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市场有序流转,给农业投资者吃了定心丸。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一问题?因为这一涉及农民权益的根本性问题到现在仍处于探索之中。农民的权益离不开土地,习近平同志认为保护农民与土地挂钩的利益是推进“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①

土地确权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农民拥有的最大财产是他们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所共同拥有的农村土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登记颁证的目的是明晰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尽管确权工作遇到了很多问题,但还是完成了7.5亿亩土地的确权颁证,接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0%,并计划在2018年全部完成。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中央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幕,赋予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等六大权能,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

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要在全国稳步推进,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②广东、上海、江苏、浙江、贵州以及北京等地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破认识与法律上的误区,排除障碍,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创造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也是中央提出的“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了集体所有权、稳定了农民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同时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成为“共同体”中的有产者,解决了农民主体地位“虚化”问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真正让农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现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29个县(市、区)试点已经基本结束,中央决定在此基础上再选择100个县(市、区)来扩大改革试点。

另外,要认真总结农村“三块地”的试点工作,在宅基地制度方面,要稳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针对土地征收制度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要下决心转变一身二任的政府职能,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即放开一级市场,退出二级市场,土地价格由市场形成,属公益性建设用地,由政府买单,以便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财产权益。

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到今天,我们还要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因为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有再多的外汇也不能保证通过进口来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对此,习近平讲得很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④其实,早在汉代,东汉张衡在《东京赋》中就讲到:“所贵惟贤,所宝惟谷。”“稻”乃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列宁也曾经讲过:“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只有在我们解决了这一任务、有了社会主义的基础以后,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富丽堂皇的社会主义大厦来。这座大厦我们过去不止一次地从屋顶开始建造,因而每次都倒塌了。”⑤可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创造了“十二连增”,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吃得饱,还要求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和吃得放心。而目前我国农业产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初期,“靠天吃饭”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因而粮食数量和质量的供需将会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粮食自给自足,但近年来国内的粮食需求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粮食供给增长速度。”⑥据OECD和FAO(2013)的一项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1.7%(2013~2022),而粮食消费每年以1.9%的速度增长。这就需要我们反思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而粮食生产能力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诸如耕地数量的减少、土地零散难成规模、优质品种和技术难以推广以及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

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保障三个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粮食安全构成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⑦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村。这里,涉及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农民同步进入小康;二是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农民同步进入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⑧把农民同步进入小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广大农村。农民能否如期过上小康生活,关系着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还是“短腿”的。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要看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⑨而且还要求“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⑩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在当前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主要从以下四点着手: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⑪并且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⑫⑫这恐怕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一家一户为单位的模式仍占大多数,但无论技术能力、资金能力、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都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因此未来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会偏向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大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力度,以农产品深加工和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让农民在家门口赚钱”;培养懂技术、接地气、有情怀的农业人才。这些都将大大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

二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近五年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