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于城市”,并提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体要求,这为以高质量公共服务补齐农业强国建设短板,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目标指明了方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社会保
2025年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07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条例》的修订背景。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当前我国发展的最大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富裕,是关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国之大者”。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出部署,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城乡
“《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强调将科技创新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重要位置,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依靠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5月7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实施意见》时表示。《实施意见》明确到2035年,建成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涌现一批创新能力
为贯彻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并与相关国际条约做好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相应修订。此次《条例》的修订,全面加强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促进种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条例》的修订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品种权保护意识近年来,种业市场品种仿冒、套牌等问题较为严重,侵权行为易发多发,维权难、举证难较为突出。考虑到育种创新成果
“三农”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即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了更加健全的法治化轨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座谈会近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杜家毫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出台,对于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把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作为重要任务。这是贯彻落实“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部署,既符合当前“三农”发展实际,又富有前瞻性引领性长远性,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行动指南。一、深入领会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
开放合作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一方面,要通过农产品适度有序进口为优化国内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空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借鉴吸收世界农业强国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综合优势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动能,以胸怀天下的情怀推动解决人类在农业发展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日前发布的《加快建设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小农户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开展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中国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路。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
乡村产业地域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健全、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标志。《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要准确把握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内涵要义,把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摆在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位置,坚持不懈推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力有